<pre id="hd7dd"><pre id="hd7dd"><b id="hd7dd"></b></pre></pre>
<pre id="hd7dd"><track id="hd7dd"></track></pre>

        <noframes id="hd7dd">

            <address id="hd7dd"><ruby id="hd7dd"></ruby></address>
                農科這十年 | 奮進新征程 喜迎二十大系列報道之國際合作篇
                • 發布單位:國際合作處
                • 2022-10-10 11:52:49
                • 瀏覽(577)
                • 收藏
                瀏覽字號:

                農科這十年 | 奮進新征程 喜迎二十大系列報道之國際合作篇

                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積極開展國際科技合作,提升國際影響力

                十年來,廣西農業科學院充分利用與東盟國家鄰近的地緣優勢,堅持開放辦院、協同創新的理念,融入東盟及全球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積極開展農業國際科技合作,提升我院國際影響力,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已經成為促進我院科研事業發展和加速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

                構建國際科技合作平臺,主辦國際(地區)會議,不斷提升國際合作影響力

                十年來,廣西農業科學院主動融入和布局全球農業科技創新網絡,與國際水稻研究所(IRRI)、國際半干旱熱帶作物研究所(ICRISAT)等12個國際組織和40多個國家(地區)的科研、教學機構簽署合作協議,建立長期有效的合作關系。圍繞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建設目標,在境內外建有各類國際合作平臺12個,牽頭發起成立“中國-東盟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國際糖業科技協會;牽頭成立的中國(廣西)-東盟農業科技創新中心納入廣西自治區面向東盟科技創新合作區規劃建設;牽頭建設農業農村部批準的中國-東盟國際農業科技創新院和“一帶一路”國際甘蔗產業科技創新院等重要境內國際合作平臺;與越南、老撾、泰國分別共建“中越作物病蟲害防控聯合實驗室”“中老土壤肥料檢測聯合實驗室”“中泰蔬菜種質創新及新技術研究聯合實驗室”等重要境外國際合作平臺。這些合作交流平臺的成立建設,提升了我院在國際甘蔗糖業科技合作、東盟農業科技合作的影響力。

                1-1 農業國際合作交流_副本.jpg

                農業國際合作交流

                十年來,廣西農業科學院以境內外國際合作平臺為依托,主辦一系列大型學術研討會,促進合作交流。成功主辦三屆中國(廣西)-東盟農業科技交流合作研討會、三次國際糖業科技協會學術大會、七屆桂臺農業發展與技術交流研討會、兩次瀾湄區域水稻專題研討會、多場學術論壇等,邀請近千位來自東盟及南亞國家、世界主要產糖國和中國臺灣地區的專家學者熱情參會,促進了農業科技合作交流;吸納中國40家,東盟及周邊國家和地區的18家涉農科研機構、高校、企業加入中國—東盟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參與主辦國際糖業雜志《Sugar Tech》,該期刊2013年起被SCI收錄;極大提升了我院在世界同行中的國際科技合作影響力。

                2-1 主辦大型學術研討會和SCI收錄期刊_副本.jpg

                        主辦大型學術研討會和SCI收錄期刊

                以項目為載體,持續開展“引進來”,合作創新研究成效顯著

                十年來,廣西農業科學院始終以“項目+基地+人才”的國際科技合作模式為基礎,積極構建各層次的項目,先后承擔國家科技部、農業農村部、國家外國專家局、科技廳等各類國際合作項目80余項,合作創新研究成效顯著。一是引進種質資源,促進品種選育。從國(境)外引進水稻、甘蔗、玉米、香蕉、果樹、花卉等熱帶亞熱帶優異農作物種質資源3000多份,豐富了我區新品種選育基礎材料。其中,我院從境外引進的品種中自主研發育成拳頭品種“桂單0810”,在耐旱耐瘠、適應性、豐產性、抗病性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2014-2015年連續2年被農業部列為玉米主導品種,打破了洋品牌在廣西的壟斷,并獲得2018年廣西科技進步二等獎;選育出的“桂蕉6號”,已成為我國香蕉主栽品種,2012年獲得廣西科技進步一等獎。二是引進國(境)外技術,促進產業發展。引進的甘蔗生物固氮技術、廣西葡萄一年兩收栽培技術、百香果無毒苗繁育技術、香蕉枯萎病綜合防控技術等已在生產上推廣應用,促進廣西農業相關產業的發展。其中從臺灣地區引進再創新的“廣西葡萄一年兩收栽培模式”,成功首創了大陸葡萄一年兩收模式,促進了廣西冬季葡萄的生產并帶動周邊省份的葡萄產業發展,獲得2015年廣西科學技術特別貢獻獎。三是合作成果豐碩。2012年以來我院國際合作項目共獲廣西科技進步獎9項,各類國際科技合作獎項10多項;聘請的外國專家2人獲得廣西金繡球獎,我院2位專家獲越南農業部頒發貢獻獎章。

                3 農業國際合作成果豐碩_副本.jpg

                農業國際合作成果豐碩

                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農業科技“走出去”取得新成效

                十年來,廣西農業科學院建成一批東盟農業科技示范基地,成為我國新品種、新技術的展示宣傳窗口,促進廣西農作物品種及農資出口,持續推動品種技術轉移。在越南、緬甸、柬埔寨等東盟國家建成境外示范基地、研發(改良)中心等11個。依托在境外建成的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的輻射帶動作用,圍繞水稻、玉米、甘蔗、水果、蔬菜等重要熱帶作物在境外開展優良品種、先進適用技術的示范展示,轉化推廣適用品種29個和先進適用技術16項,實現我國農作物適用品種和技術成功“走出去”,同時派駐近百位專家同步開展技術示范和培訓工作,開展熱帶亞熱帶農業技術培訓43期,培訓來自東盟和非洲10個國家的2132名學員,得到東盟和非洲國家的廣泛關注和好評,同時提升當地農業科技和農業生產水平,帶動產業發展與民心相通,對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積極貢獻。特別是,廣西農業科學院與越南北江農林大學開展鮮食葡萄高效避雨栽培和展示示范,填補了越南北部鮮食葡萄不能當年種植收獲豐產的空白,有關成果在越南中央電視臺、我國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CCTV-13、廣西電視臺新聞聯播時段得到報道介紹,社會影響力大。

                4-1 境外農業科技示范基地_副本.jpg

                境外農業科技示范基地

                十年來,廣西農業科學院積極探索科企合作長效機制。按照“境外示范基地+科研院所+企業”的模式,與廣西萬川種業有限公司、廣西皓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0多家涉農涉外企業簽署合作協議共同“走出去”,重點在越南、緬甸、柬埔寨等東盟國家開展合作,我院負責技術研發和技術指導,企業負責成果轉化推廣。主動把科技送到家門口,派出60多名專家在境外提供技術咨詢服務,并適時為中國農業企業的外籍員工或者境外企業的員工開展實用技能培訓,有效保證企業境外開發的良好經濟效益,廣西萬川種業有限公司于2017年被中國國際交流協會評為“農業對外合作百強企業”?!翱破蠛献鳌蹦J酱龠M了雙邊產業的發展和壯大,同時確保了示范基地的可持續運營。

                引進與派出相結合,大力加強國際化人才培養和引進

                十年來,廣西農業科學院堅持引進與派出相結合,強化科研與管理兩支隊伍的國際化能力建設,大力加強國際化人才培養。共計派出40名中青年科技人員赴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進修學習先進管理經驗和農業技術,促進了科技人員的管理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時與進修單位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向埃塞俄比亞、貝寧、塞拉利昂、柬埔寨等國家派出5名骨干科技人員開展熱帶農業技術援助,示范玉米、甘蔗、水稻、蔬菜等熱帶作物高產栽培、病蟲害防控、農產品加工等技術近10項,提升了廣西乃至我國農業科技在東盟和非洲國家的影響力。

                十年來,從美國、澳大利亞、中國臺灣引進5位海外高層次人才,如美國葡萄專家、澳大利亞甘蔗分子育種專家、中國臺灣著名甘蔗育種專家等,全力打造我院優勢學科建設和人才梯隊培養;接收來自巴基斯坦、緬甸、老撾、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6個國家的10位青年科學家來華入桂開展合作研究;同時招收培養來自印度、孟加拉、古巴、巴基斯坦等4個國家的9位外籍博士后開展聯合攻關;邀請世界各國的高端專家及團隊120多人次來桂開展農業技術指導和學術交流,促進我院科研水平的提高,搭建與歐美發達國家、“一帶一路”及沿線國家友誼的橋梁,促進交流合作。

                               5 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_副本.jpg

                                                                                                                              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                                                                                   

                 國際合作處供稿/供圖   唐其展審核

                責任編輯:薛臣藝

                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不卡
                <pre id="hd7dd"><pre id="hd7dd"><b id="hd7dd"></b></pre></pre>
                <pre id="hd7dd"><track id="hd7dd"></track></pre>

                      <noframes id="hd7dd">

                          <address id="hd7dd"><ruby id="hd7dd"></ruby></address>